隴原的風(fēng)裹著沙粒掠過黃土塬時,小滿就踮著腳尖來了。這個節(jié)氣像極了我們甘肅人骨子里的含蓄,不張揚(yáng),不喧嘩,卻在天地間釀出醇厚的韻味。
清晨推開老屋雕花木門,滿目的綠意便傾瀉而入,連風(fēng)里都裹著清甜的麥香。屋后層層疊疊的梯田中,冬小麥正將一整個春天積攢的力量,悄悄注入青黃相間的麥穗。站在塬上眺望,無垠的麥浪隨風(fēng)翻涌,嫩綠的麥穗泛著微光,像是被陽光精心鍍上了一層金紗。它們尚未完全飽滿,卻已挺直脊梁,在風(fēng)中輕輕搖曳,似在訴說對成熟的向往。農(nóng)諺道“小滿小滿,麥粒漸滿”,父輩們蹲在田埂上,粗糙的手指摩挲著麥芒,眼角的皺紋里盛滿欣慰:“再有月余,就能嘗新面嘍!”這便是隴原人獨有的浪漫——在將滿未滿的期待中,讀懂歲月的饋贈。
村莊里,處處洋溢著小滿的氣息。屋前屋后的杏樹,掛滿了青里透黃的杏子,像一盞盞小燈籠,在枝葉間若隱若現(xiàn)。“小滿枇杷黃似橘,一林金彈壓春云。”雖不似江南遍植枇杷,但這金黃的杏子,正是隴原小滿時節(jié)獨特的美味。孩子們眼巴巴地望著樹上的果子,時不時踮起腳尖,伸手去夠那最誘人的一顆;老人們坐在院子里,搖著蒲扇,嘮著家常,看著滿院的生機(jī),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此時節(jié),野菜也在田埂地頭肆意生長??嘬摹④俎?、灰灰菜、五爪菜……其中最常見的當(dāng)屬苦苣,細(xì)長的葉片、挺直的莖稈,帶著淡淡苦味。農(nóng)人們勞作時,順手鏟取幾把苦苣,洗凈焯水后,佐以蒜泥、香醋和辣子,淋上一勺滾燙的胡麻油,酸辣爽口的涼拌苦菜便成了餐桌上的時令美味,甚是開胃。老一輩人常念叨:“小滿吃苦,勝似進(jìn)補(bǔ)。”這苦澀后的回甘,恰似隴原人歷經(jīng)滄桑卻始終心懷希望的堅韌品格。
而在百里之外的蘭州城,小滿的氣息同樣濃烈。中山橋下黃河風(fēng)情線兩岸,羊皮筏子載著游人順流而下,筏工高亢的“花兒”調(diào)在河谷間回蕩。沿河的茶攤子支起馬扎子,銅壺里沸騰的不僅是滾燙的泉水,更是老蘭州人刻進(jìn)骨子里的慢時光。三泡臺的茶碗里,枸杞的紅、桂圓的褐、菊花的黃,與碧綠的茶葉相映成趣,沸水一沖,茶香、果香、冰糖的清甜瞬間漫溢。老蘭州人捧著茶碗,慢悠悠地品著“刮碗子”,時不時夾一筷子灰豆子或甜醅子;年輕人則偏愛聚集在近水廣場,或坐或站,聽流浪歌手彈唱《蘭州 蘭州》。暮色降臨時,霓虹燈在河面投下斑斕光影,百年鐵橋與對岸的“黃河母親”雕塑靜靜守望,訴說著這座城市獨有的小滿韻味。
小滿,是一種恰到好處的美,是“花未全開月未圓”的含蓄,是“留得三分空白處”的智慧。在甘肅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它不僅是自然時序的刻度,更是浸潤在歲月里的生活哲學(xué)。它告訴我們,人生不必苛求極致圓滿,小滿即安,知足常樂。在這美好的時節(jié)里,愿我們都能懷揣希望,與隴原大地一同,靜待歲月饋贈的豐盈。(煉鐵廠 路凱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