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人很少做醬豆,甚至不知其為何物,人們偏愛辣子,只有父親鐘愛醬豆,并自己摸索出了制作醬豆的方法。
父親愛上醬豆是多年前去外地走親戚,在那里平生第一次吃醬豆,從此就一發(fā)不可收拾。每年秋天黃豆收獲的時候,他就開始忙碌起來。這個“十指不沾陽春水”的男人,唯有對醬豆子情有獨鐘,愿意為其動手。
醬豆和豆瓣醬十分相似,我以為這也是豆瓣醬的一種,但它的制作方法完全依照古法。秋天,地里精心呵護(hù)的黃豆,挺起了大肚子,粒粒飽滿。父親把豆子收回家后又開始耐心的精挑細(xì)選,從中挑選個頭大、圓潤飽滿、沒有疤痕的完美的豆子。家里的豆子地是父親專門開荒用來培養(yǎng)醬豆子的。黃澄澄的黃豆粒兒煞是喜人,父親常樂得合不攏嘴。豆子收獲后,他常要打開看看,給豆子散散氣,摸摸那些滑涼的小家伙,以打發(fā)漫長的等待,因為這種醬豆子只有正月里能做。過完年,家里的廚房就迎來了它光輝且熱鬧的時刻,父親進(jìn)進(jìn)出出,為他的美味忙碌。打一大鍋的井水,燒起一灶膛的火焰,守在灶火前等待水開,通紅的火苗把父親的臉也映得紅彤彤。
水開后,父親撒一把面粉在水里,然后下豆子,等到豆子完全煮熟,再撈出放到簸箕中。等到豆子被那寒冷的空氣驅(qū)散了熱氣,徹底涼透后,父親就耐心地把每一粒豆子捏碎,攥成團(tuán),然后晾曬。正月里暖烘烘的太陽把碎豆子曬干,到此做醬豆子的工序已經(jīng)完成一大半。豆子晾干后就被父親放到了木箱子里,蓋得嚴(yán)嚴(yán)實實,放到?jīng)]有陽光直射的陰涼處,等待發(fā)酵。發(fā)酵大約需要兩周,這兩周里,父親常在木箱子前徘徊著。時間一到,父親又耐心地把豆子逐一捏碎,最后放進(jìn)醬缸里,那是父親特意買的醬缸,如今依然在使用著,然后加一些水,給醬缸蒙上一層紗布,為了避免雨淋,父親還特意給缸做了一個蓋子。
時光賦予了豆子別樣的醇香,一個月后,打開紗布,一股誘人的香味撲鼻而來,經(jīng)過父親的精心伺候,豆子也爭氣,醞釀出我們?nèi)胰硕枷矏鄣奈兜?。記得我第一次出于好奇,嘗了一口父親的豆瓣醬,便被那味道吸引了。父親的醬豆子有許多吃法,可以炒雞蛋、燒小雞,最簡單的吃法就是蘸小蔥、蘸辣椒碎。父親的菜園里,常年有小蔥,辣椒季節(jié)時,青椒、彩椒、朝天椒、尖椒更是從不間斷,把這些蔬菜蘸上醬,夾在饃饃里吃,相當(dāng)?shù)拿牢丁?/span>
父親的豆瓣醬,香味濃郁,口感醇厚,入嘴后回味無窮,讓人念念不忘。如今,父親雖然上了年紀(jì),卻依然堅持為我們做醬,每年做好后就裝到大罐中送來讓我們享用。無論走多遠(yuǎn),時間過去多久,這豆瓣醬的滋味都在心里,似鄉(xiāng)愁久久難忘。(計量檢驗中心 楊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