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北的臘八節(jié)總要豐富一些,許是縱深溝壑鎖住了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習(xí)俗,即便是現(xiàn)在,臘八節(jié)的每一幀,都落顯在陜北的平梁圪峁上。生活陜北人們對臘八節(jié),對燜飯都有一帶深情,就如對著那厚重的黃土層,不愿絲毫割舍。
在陜北,漫長的冬季似乎把臘八拉扯得遠(yuǎn)了些,人們在焦急中盼來了臘八節(jié)。其實每個節(jié)日,我們這些孩子盼望更甚,對于習(xí)慣了天天土豆熬酸白菜的孩子們來說,逢年過節(jié)就是改善伙食的日子,臘八節(jié)這天,可是能吃到肉丁燜飯的。老家的村莊不大,臘八節(jié)這天大伙兒商量好似的,家家戶戶都做起了燜飯。前一天到倉窯的缸里拉出一塊肉,放在盆里,倒上一盆水放到灶臺上,第二天就可以做燜飯用了。第二天一早,男人們忙著屋外的零碎活兒,婦女們開始圍著灶臺,洗米,燒水,剁肉,一家子臘八節(jié)的口福都掌握在了她們手里。很多婦女一邊忙碌,嘴里還哼著陜北獨有的“酸曲兒”,陜北人天生就會吼幾嗓子,他們愿意把生活百態(tài)揉入歌里,唱給山峁崖畔聽,但婦女們多有羞澀,她們的歌聲還只是縈繞在灶臺旁,窯洞里,院子中。
數(shù)九天的陜北村莊,早已被大雪覆蓋了幾次,人們多是閑在家里,享受這一年來的豐收的喜悅。天寒地凍也做不得什么活計,老人搬著小板凳,坐在自家院子里的墻角下,兩只手相互捅在一起,瞇著眼睛,懶懶的沐浴著冬日暖陽,頭上的白手巾矗立起的兩只角,映襯著這一年的辛勞。孩子們東家門闖進(jìn)去,西家門竄出來,惹的大人們一陣謾罵,不過誰也沒在乎,依舊叫著,嚷著,跳著,給沉靜的村莊添了一些熱鬧。男人們打些柴火,壘一些糞,女人們在家里,做起了讓人垂涎欲滴的“燜飯”了。
母親是的巧手手,做的燜飯是村子里出了名的。母親把一塊三四斤肥瘦相間的肉切成小塊兒,均勻地鋪攤在案板上,而后用她粗糙的手,握著在水缸沿上撣的锃亮的菜刀,噔、噔、噔使勁兒來回剁,直到剁得比餃子餡大一丁點才作罷,再將剁好的肉丁小心翼翼地搓進(jìn)盆里。米是平時吃年糕和包粽子用的軟糜子,做燜飯它是上上之選,吃起來順口絲滑,還能與肉丁均勻地混合在一起,母親會舀上兩碗米,一遍又一遍淘洗得干干凈凈的。母親將肉丁、軟米、鹽巴等各種材料倒入水燒開的鍋中,拿長把子大勺攪幾下,蓋上鍋蓋,讓其慢慢蒸煮。騰開手了,就開始給灶子慢慢加柴火,一邊加一邊低低哼著陜北小曲,時不時還咧著嘴笑一笑。
約莫著飯快熟時,我是第一個跑回家的,哥哥和妹妹總跑不到我前面,妹妹是太小跑不動,哥哥為什么每次都在我后面,我就不知道了。過節(jié)時,父親也很少出去干活兒,常常早早就脫了鞋子,爬上炕,坐在燒的滾燙的炕頭,點上一支自己卷的旱煙,吧嗒吧嗒地抽著,笑瞇瞇的夸獎著母親手藝好,唱的歌也好,坐累了還會拿個枕頭墊在背上,斜躺著,總之是怎么舒服怎么來,母親笑罵他像個地主老財。我也學(xué)父親的樣子,爬上炕,盤腿坐在炕上,等著香噴噴的燜飯,除了家里來客人和逢年過節(jié),坐在炕上吃飯的日子還真不多,哥哥每次都是拾掇碗筷的。
等燜飯的香彌漫整個窯洞時,不一會兒功夫,燜飯就可以出鍋了,母親先給我們每個人都盛滿滿一碗,再撈一碗秋天就泡好的咸菜讓揪著吃。父親吃得吧唧嘴,哥哥吃得吧唧嘴,我也吃得吧唧嘴,母親要斯文多了,不慌不忙的。一家人圍坐在炕上,透過籠罩的霧氣,扒拉著碗里的燜飯,仿佛世界最美味的飯菜也抵不過如此。一鍋燜飯在狼吞虎咽中見了底,吃完燜飯的父親,繼續(xù)點上一支自卷煙,開始了吞云吐霧,我們幾個孩子則是摸摸小鍋鍋一般的肚皮,笑著,跳著往院子里去了。
這樣的燜飯一直吃到家搬到小鎮(zhèn)那年,前些天與母親打電話閑聊時,無意中聊到了臘八節(jié),母親說哥哥臘八節(jié)會回去看她,她準(zhǔn)備臘八節(jié)這一天做一鍋燜飯,一家人很多年沒坐在一起吃燜飯了,還問我能不能回來。我沒敢接母親的話,我怕自己貿(mào)然答應(yīng)她,若是那天回不去,又會讓她空歡喜一場。掛了電話,我透過窗戶,望著遠(yuǎn)處的山,我仿佛看到了我們一家人最在一起,父親抽著旱煙,我們幾個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鍋,聽著鍋里燜飯的滋滋響聲,母親圍著灶臺煮著燜飯,嘴里還哼著不知名的陜北小曲,一切都融進(jìn)了母親的歌聲里。
時光荏苒,燜飯早已隨著我的成長,把最香甜留在了曾經(jīng)。如今,陜北的臘八節(jié),還是有很多人愿意煮一鍋燜飯,有時會燉一鍋肉,炒幾個菜,再買兩瓶“燒刀子”,倒不是為了那一口吃喝,而是對臘八節(jié)的一種眷戀,還有那婉轉(zhuǎn)動聽的歌聲,畢竟,曾經(jīng)的滿足和快樂,不能隨著日子過得好了些,而逐漸消失了吧。(煉鋼廠 薛生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