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前幾天,母親打來電話問:“女兒,中秋節(jié)放假嗎?回來了把孩子也帶回來,我想妞妞了。”
“回去呢,放心吧。”
掛斷母親的電話,不知不覺間眼前浮現(xiàn)出了小時候去外婆家過中秋的場景……
中秋佳節(jié),月圓人圓,天上、人間皆團圓。當(dāng)天夜晚,我們很早就開始在外婆家的院子里張羅,表哥搬出小圓桌后,我們這些小妹就負(fù)責(zé)在上面擺滿各式各樣的食品,有月餅、蘋果、板栗、花生、紅棗、核桃等等,表哥再將塵封已久的香爐搬出來點燃,這個是我們老家的風(fēng)俗,是祭拜月亮的,寓意著來年五谷豐登,有更好的收成。每當(dāng)這時,外婆怕我們這些小饞貓偷吃零食,便一臉嚴(yán)肅地提醒我們:“仔仔們,可千萬不能偷吃哦,要先‘獻’月亮爺爺,等月亮爺爺‘吃’過了你們才能吃。”
聽了外婆的話,我們便一人端起一個小板凳坐在院子的臺階上,一會抬頭看看天上的月亮,一會悄悄瞅瞅餐桌上的美食,在心里祈禱著月亮爺爺快點‘吃’完。嘴饞的我們,總是不斷地詢問外婆,月亮爺爺什么時候能吃完?外婆安慰我們說:“快了,快了”。好不容易熬到香爐里的香燃滅后,聽到外婆說可以開吃了,一瞬間我們兩眼放光,以百米沖刺的速度沖向桌子,正是應(yīng)了那句“小孩子是飲食菩薩”,如同前一分鐘還因為一不小心打翻了茶杯而正在忍受大人的挨打,后一分鐘聽見有好吃的,就能高興的忘記疼痛。“別著急,別著急,拿進去大家一起吃。”外婆邊說邊將擺在桌子上的食物往我們懷里塞,不一會兒,我們手里已經(jīng)被外婆塞得滿滿當(dāng)當(dāng)。
小時候在農(nóng)村,一塊小小的月餅足以讓我們滿足,后來漸漸長大,嘴巴也開始不自覺地挑剔起來,以至于市面上推出各式各樣的新奇月餅,種類繁多、口味多樣,甜的、咸的、蛋黃的、五仁的、流心的,但很難吃出兒時的味道。
再后來,我們都長大了,都有了各自的小家,外婆也離開了我們,那種爭著搶吃“獻品”的場景再也沒有了,“獻”月亮便成了我們內(nèi)心深處最美好的記憶。此類的神話故事對于曾經(jīng)的我們來說有太多不理解,但現(xiàn)在才領(lǐng)悟,雖不真實,卻寄予了太多的美好與期許。在這個特別的日子,愿時光不老,未來可期,我們都好。(燒結(jié)廠 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