醪糟在中國有著上千年的歷史,醪糟翻過秦嶺叫做米酒,也有人叫做甜酒,我們的這一傳統(tǒng)美味,在全國各地都有不同的做法。在陜南每年臘月開始,農(nóng)村就開始做醪糟了,每家每戶至少要做二三十斤,用于過年招待親朋好友。
我是一個特別喜歡吃甜食的人,尤其愛喝這美味的醪糟,在我的老家,母親每年都會專門種上一塊糯米地,這塊地的新米主要就是用來做醪糟和打糯米粉,做醪糟的糯米粉既可以用來包湯圓,又可以用來打糍粑,這些都是過年必不可少的美味。
冬天的寒風呼嘯,自打交九以來,漫長的夜開始,白晝變短,農(nóng)村基本已經(jīng)沒有什么農(nóng)活,就開始圍著火爐烤火,織毛衣拉鞋墊,東家串西家,這時候大家都會將自己家釀的醪糟熬上一大盆,邊烤火邊品嘗這人間美味,再搭上一些桃酥和鍋盔,吃起來那才叫絕配。在這個嚴冬里,舀上一碗醪糟,端在手里,瞬間溫暖著手心,喝上一口,緩緩地流入胃中,驅(qū)走一身的寒氣。
醪糟的制作和釀酒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每年十月份是糯米成熟入倉的季節(jié),一般糯米比飯米要提前半個月成熟,曬干后,去加工廠脫掉殼,晶瑩剔透的糯米就出現(xiàn)了,做醪糟前,第一步就是泡,需要將糯米泡至少十二個小時。第二部就是蒸,將泡好的醪糟在大鐵鍋里蒸上七八個小時,蒸的越久米就熟的越透徹,喝起來也就越甜。我的母親每次蒸醪糟都會早早地起來,天剛亮就開始蒸,一直蒸到天黑才停止,蒸醪糟的柴火也是有講究的,不能用硬柴,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大火,必須要文火慢慢蒸,稻草是蒸醪糟的上等燃料,小火慢煮,才能讓糯米由外到里慢慢熟透。
做醪糟的第三步就是拌,母親會提前買上酒曲子,蒸好的糯米要快速盛放在大盆里,邊撒酒曲邊拌,這個時候一定要拌的均勻,而且一定要快,不能將糯米晾涼了,涼了就發(fā)酵不起來了,導致功虧一簣。每次蒸完醪糟鍋底都會有厚厚的一層鍋巴,我和姐姐都會鏟上一大塊,撒上一點白砂糖,吃起來又脆又糯又甜,那時候的一塊醪糟鍋巴,就是我們當天最美味的零食了。
做醪糟最關(guān)鍵的一步就是第四步,發(fā)酵糯米,這個需要一點技術(shù),更需要一些運氣,溫度、菌、水的搭配,可謂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記得有一年母親做的醪糟失敗了,醪糟變成了酸的,我和姐姐傷心了許久,沒辦法母親只好倒掉又做了一次。這一次,她專門放上了幾個暖水瓶,還給醪糟罐裹上了兩層厚厚的被子,經(jīng)過兩天兩夜的發(fā)酵,醪糟非常的成功,水分特別的足,也特別的甜,讓我們至今還夸贊不已。
醪糟不僅能增加腸道的益生菌,還可緩解長期的胃寒,增強氣色,提高身體免疫力。醪糟和雞蛋的搭配,更是讓它的營養(yǎng)價值發(fā)揮到極致,再配上一些枸杞點綴,絕對是色香味俱全的人間美味。
一碗醪糟,生活不糟。在這個寒冬里,喝上一碗甜甜的醪糟,生活里所有的嘈雜不如意在這碗甜蜜里完美和解,有了這一口甜蜜的試探,讓我們找到了幸?鞓返囊蜃印#ㄓ嬃繖z驗中心 王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