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剛開學沒幾天,阿姨便有事兒不能接孩子放學了。她告訴我,最近天氣好,得趕緊把稻谷晾曬了,不然捂的時間長容易發(fā)霉,需要耽擱一下午時間在家里晾曬稻谷,她已托好親戚幫忙下午接二寶。我說不用了,讓孩子奶奶接吧。
次日,我正在上班,接到老公電話,他告訴我阿姨在樓底下放了一口袋米,讓我們下班搬回去。這已經(jīng)是阿姨第三次送我們新鮮的大米了,我連忙打電話給阿姨道謝。阿姨說,沒關系,小孩子吃點新米好,我們家這大米熬稀飯最好吃,煮好的稀飯鍋里一層米油,米香四溢,掀開鍋蓋米花盛放、飯粒油亮,小孩子喝了最是養(yǎng)胃開胃。
阿姨是一個勤勞能干的中年農(nóng)村婦女,我們二寶幾乎都是阿姨帶大的,二寶很黏她。阿姨每天總是5點準時起床,麻溜的收拾完自己,便扛著鋤頭下地去了。東方剛露出魚肚白的時候,阿姨便急忙收起農(nóng)具,回家準備早飯伺候上早市的丈夫,吃完早飯把家里安排妥當,便騎著一輛小農(nóng)用三輪車,匆匆趕往我們家里。
二寶見到阿姨總是親熱的叫她劉奶奶,她是一個樸實善良的人。二寶最喜歡吃劉奶奶做的飯,包括她熬的大米粥,一口氣能喝一大碗。在最長身體的時候,遇上阿姨是二寶的福氣,也是我的幸運。這樣我就不用擔心孩子生活,可以放心上班。二寶被阿姨養(yǎng)的白胖,就像她種的稻米一樣,顆粒飽滿,色澤清透,可愛喜人。
北方農(nóng)田以種植小麥為主,都是成片成片種的。從小在北方長大的我,初時稻米幼苗一度以為是韭菜,因為漢中的稻田都是梯田,一小塊一小塊的,不像關中一馬平川,一眼望不到頭。我從沒見過,我想誰家會種那點小麥呢,所以自然而然便覺得那是韭菜,日后老公總拿此事調(diào)侃我。真正知道稻米是怎么回事,是從阿姨嘴里聽說的。每次秋忙時,阿姨總會自豪的給我講今年的稻谷長勢有多喜人,收成好得谷子都堆滿了院壩,就像自己家里的孩子學習成績優(yōu)異考上好大學一般。每次阿姨講到這些,我總會認真傾聽并微笑點頭,同她分享豐收的喜悅。當然我知道她的這份自豪背后,更多的是不分晝夜的付出,她真的是一個很熱情真誠的人。
我給孩子訂的雜志月刊中有一期?v水稻的,叫《春泥稻花香》,我記得是5月刊,那剛剛是水稻育苗期。書中詳細的介紹了稻谷的播種、生長、作物特點等,還把農(nóng)家生活中的耙田、牛背鷺、插秧、準備“五色糯米飯”等情節(jié)描寫得充滿童趣與戲劇性,表達了農(nóng)民樸素的愿景和對美好生活的歌頌。那時我才詳細的了解了水稻的種植生長過程,曾聽阿姨講過,田里插秧的事兒,當時只當是聽了個趣事,不以為然。她笑呵呵的說,站在水田里把一撮撮秧插進水里,勁兒不能太大,怕秧折壞,又不能太小,怕扎不了根,彎著腰倒退,一豎行一氣呵成,半途不能休息,一停,腳就在泥里拔不出來了。聽起來覺得輕松好玩,直到讀到孩子的這本期刊,才深深地感受到這著實不易。阿姨是一個熱愛生活、并能夠把生活過得五顏六色的人。
阿姨就像這片江南大地上孕育出的稻米一樣,不管生活有多艱辛,她總能笑著迎接風雨的洗禮,任憑風吹雨打,千錘百煉,終究會在初秋的午后盈車嘉穗,一路前行。看,她正笑呵呵的向我走來,空氣里彌漫著濃郁的稻米香......(軋鋼廠 王維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