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村群里發(fā)了一則通知,把我的思緒帶回了魂牽夢繞的老家。
原來是省重點工程-引漢濟渭黃金峽水利樞紐工程進入收尾階段,將于10月1日下閘蓄水。通知要求凡是水庫淹沒影響范圍內(nèi)的村莊于6月30日前全部遷出。意味著這個存在了將近兩百年的村莊即將沉入水底,徹底消失。
氣勢如虹的漢江水由西向東一路狂奔,流經(jīng)洋縣境內(nèi)拐了一個S型大彎,把原本平緩的河面變得有些湍急。漢江拐彎處南岸座落著一座古老的村莊-蔡壩河。
雖然叫蔡壩河,卻不是平坦的河壩,村子周圍被五座大山團團圍住。山腳下的小平壩及周邊的溝壑里居住著三百多戶人家。
小時候我和好多人一樣好奇,為何蔡壩河人都是清一色的姓王而不姓蔡。據(jù)村里的老人曾經(jīng)說過,以前村子里住著蔡趙兩姓人家,不知道什么原因后來蔡趙兩姓人家都相繼搬離。據(jù)歷史考證,村莊有著近兩百年的歷史。全村王姓家族于1832年有個叫王世德老人帶著三個兒子沿漢江而上來到這里停下腳步,在此駐足,拓荒開墾。因以前住蔡姓趙姓人家,地處漢江河壩,故取名蔡壩河。
王姓家族經(jīng)過幾代人的繁衍生息,把一個從前荒無人煙的村子漸漸的發(fā)展成了熙熙攘攘的小集市。舊社會時,村子里到處開的榨油坊,周邊街坊來榨油、打油的人群絡(luò)繹不絕。特別是七八十年代,漢江河上放眼望去全密密麻麻的運輸船只,好是氣派。這些貨船大多是從湖北、安康等地裝滿木頭揚起風帆、逆流而上,河岸邊則是一群列隊整齊纖夫拼命拉著船只,爬山涉水,好一派繁榮昌盛的景象。在當時那個生活都很貧窮的年代,村子四周滿山遍野的木柴,吸引十多公里外鎮(zhèn)上的村民都跑到這里來收割柴火。凡是來人都無不稱贊蔡壩河是個好地方。
記得,九十年代村子的名氣在縣里面都是響當當?shù)。村里每年夏天都舉辦半個月的廟會,邀請縣里面最好的劇團唱上半個月的大戲。方圓幾十多公里的村民都趕過來看戲,熱情好客的村民們管吃還管住。當時只有有錢的村子才能唱大戲,來看戲的鄉(xiāng)親對蔡壩河是贊不絕口,眼神中充滿羨慕。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蔡壩河昔日的輝煌已不復存在了。由于村里的自然條件較差,特別是門前面的漢江阻擋了兩岸的出行的腳步,由于河岸上沒有架設(shè)橋梁。平時出門只能乘坐船只,但是到了夏季大雨天氣,河水暴漲時,要想出門到河對岸去堪比登天。于是當時當?shù)亓魝饕痪湓?ldquo;嫁女不嫁蔡壩河”,由于地理條件限制,許多大齡青年都娶不上媳婦。
由于蔡壩河位于九十里里黃金峽的開端,因下游修建黃金峽水電站,這里成為了水庫淹沒區(qū)。早在2007年,政府下達文件,不允許新建房屋,淹沒區(qū)村民全部移走。如今十五年過去了,全村約五十多戶人都分別移民到縣城周邊的三個村莊,大多數(shù)人家也在縣城買了商品房,基本上都有了新的住所。村里居住的大多是一些老弱病殘者,不愿移走。他們之所以留在這里是早已習慣了這里的生活,這里是根,不舍得把根丟了。
“柴門銹跡斑,慈母倚堂前,唯見貓兒草,伏在墻頭搖”,蔡壩河已沒有了往日的歡鬧和熟悉的面孔,到處呈現(xiàn)一片荒涼與孤獨,而這僅有的一絲思念與牽掛也將在半年后沉入河底。
蔡壩河,一個年少時想拼命逃離,成年后想回又回不去的地方,終將連同兒時的夢想一起消失。(旅游后勤部 王利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