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來到“7.1”、“10.28”事故現場,心情依舊沉重。生命如此脆弱,轉瞬即逝,一念之間,兩個年輕的生命就永遠的離開了,從此兩個家庭不再完整,造成的傷痛已無法彌補,我想,這也是公司組織此次活動的意義所在: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每個人只有一次,珍愛生命,遠離違章。
一是事故是對思想麻痹者的懲罰。企業(yè)成于安全,敗于事故。任何一起事故對企業(yè)都是一種不可挽回的損失,對家庭、個人更是造成刻骨銘心無法彌補的傷痛。
回顧以往學習的事故案例,一次次映入我腦海的不外乎是以下內容:事故現場慘不忍睹,事故后追悔莫及,事故分析時:某某安全意識淡漠,嚴重違反《安全生產法》;某某安全責任心不強,麻痹大意習慣性違章;某某安全技能不熟練,違反《安全操作規(guī)程》、某某對作業(yè)現場設備性能不熟悉,違章指揮等等。這些慘痛的案例,無不折射出事故是對思想麻痹者的懲罰。日常工作中,存在很多的危險源點和安全隱患,把自己的安全寄托在別人身上是不明智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對于同一起事故,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問題肯定是大相徑庭的。僅僅膚淺的就事論事,泛泛而談,就難免陷入“一邊批他人違章,一邊重復他人的違章”的怪圈了。因此,從個人實際出發(fā),找出共性問題,針對個性特質發(fā)掘能產生共鳴的因素。這種共鳴才是我們真正應該從事故中吸取的經驗教訓。
二是讓安全行為成為一種習慣。這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就是習慣,最寶貴的財富也是習慣。將這句格言放進安全與習慣的關系論述中,在各類事故發(fā)生原因調查分析后,習慣性違章的可怕之處一覽無余,因此,好的習慣又何嘗不是最好的財富? 所謂“習慣”,在字典上的解釋就是由于重復的練習而固定下來的并變成需要的行動方式。比如開車系安全帶、定期體檢、防護用品的正確穿戴使用等等。有調查表明,人們日?;顒拥?/font>90%源自習慣和慣性。在安全方面,這種影響會強烈得多,有時甚至是致命的或毀滅性的。因此,安全工作必須全員參與,做到“人人、事事、時時、處處”抓安全工作,努力增強全員的安全意識,提高全員的安全素質,實現“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會安全”的思想轉變,自覺自發(fā)的形成良好的安全行為習慣。“常懷安全之心,常行安全之事”,做安全生產明白人。我們要對自己負責、對家人負責、對企業(yè)負責。
俗話說:“安全是根繩,牽著千萬人;安全是根線,連著親人念。”安全工作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安全是企業(yè)的永恒課題,“安全為了生產、生產必須安全”,安全生產事關企業(yè)的穩(wěn)定和職工的生命安全,工作任重而道遠,我們只有把各項工作長抓不懈,消除隱患以防為主,讓安全為生命護航,才能確保企業(yè)健康、長期穩(wěn)定發(fā)展。 (旅游后勤部 李萍)